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

《美元圈套》,王伯達著


因為覺得作者的第一本書─《民國100年大泡沫》寫得很棒,所以就接著看他的第二本書,看能不能帶給我一些新想法。

這本書真的是開了我的眼界,原來美國人之所以能夠過得這麼爽,就是因為以日本為首的一大堆亞洲國家在後面支持的關係,重點是我們居然還不自覺,還很高興地在幫美國人維持他們的豪奢生活:
這些亞洲國家以相對便宜的人力,生產產品賣給美國,賺取美元,結果這些賺來的美元,我們不是拿來跟美國購買美國特有的產品,服務,我們拿來買美國國債,變成了所謂的外匯存底存在中央銀行,因而亞洲國家的外匯存底都非常高,這不是很可笑嗎?買美國國債等於是借錢給美國,借錢給美國做什麼?買我們出口到美國的產品,結果我們得到的是存在中央銀行的一堆紙?這倒底是什麼樣的邏輯,為什麼我們會發展出這樣的經濟策略?
這個問題其實作者似乎並沒有回答,怎麼發展出來的並不那麼重要,重要的是已經成形了,甚至於已經深深影響這些亞洲國家的大部分國民,大家還認為這樣的經濟策略是對的,要去維護它。

個人認為,原因是這些亞洲國家靠著出口賺到第一桶金之後,就死死抓著讓自己賺到金子的本業,希望本業可以讓自己繼續賺第二,第三桶金,可惜的是,發展了二三十年的產業,很難再變出花樣,靠得就是cost down在賺錢,既然只能靠cost down,那代表利潤就不高,利潤不高的情況下,就經不起自己的貨幣和美元間匯率的大幅升值,正好這些賺到第一桶金的企業能夠對政府有一定的影響力,因此在保護自己利益的驅使下,就會促使政府將匯率維持在低點,於是出口產品賺來的外匯,只好拿來買美國國債變成中央銀行的外匯存底存起來;同時因為匯率長年沒有升值,對一般人來說,手上的錢的購買力就沒有上升,因此在十幾年之後,即使經濟數據上看來好像國家的經濟有成長,但民眾卻感受不到,被媒體稱之為「無感成長」,重點就是「購買力」沒有成長,甚至還下滑了呀!

提出問題的書籍其實還滿多的,這本書有沒有提出解決方案呢?
有的,作者建議,政府就放手讓貨幣升值吧!
當一個產業只剩下cost down可以賺錢的時候,讓貨幣升值,可以讓撐不下去的公司:
1. 直接倒閉,因為不夠好,政府救也沒意義,直接倒吧!
2. 外移,像這樣只能賺辛苦錢的公司,一個國家裡本來就不應該有很多,會喪失活力,就讓它外移吧!
3. 這類公司中能留下來的,大概只有cost down第一名,或者是拐個彎(在產品上加了某些功能等等)又得到消費者認可而提高產品售價,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,至少活下來的都會是該產業中最頂尖的公司,一個過時的產業,只要留下最棒的就足夠了!
4. 另有一些公司,在被逼入死角後,能夠翻牆跨入一個利潤夠高的新產業,甚至是直接創造一個新產業,這樣的明日之星的產業,才能為國家帶來購買力的上升,新的工作機會。

這樣的產業昇級,基本上正在美國不停地發生,一代一代的新公司,新產業在過去一百多年來不斷地推動美國的進展,這也是另一個財星五百大企業,一百年前和一百年後的今天有很大不同的原因之一。而這一切,政府只要做對第一步─讓貨幣升值就可以了!

關於這一點,書中有提出一個曾發生在台灣的良好循環,過去四十年來,新台幣曾有段時間對美元的比率從40比1升值到2x比1,當時正好是傳統產業被電子業取代的時候,我們來看現在仍能留在台灣的傳統產業,哪一家不是第一名,第二名的企業;而領風騷二十餘年的電子業,是不是又僅剩cost down一項特質了呢?似乎真的到了該被取代的時機了!

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

《民國100年大泡沫》,王伯達著


這本在民國99年出版的書籍,當時曾造成轟動,還有立委拿來質疑央行總裁,最近我又在網路論壇看到有人提到這本書,讓我想起它,正好,我的習慣是這一類有一點預言性質的書籍要過一段時間再看,看看實際情況的發展,才比較容易理解作者書中提出的論點,因此就在前兩週從圖書館借回來看。

這本書的重點就在於外匯存底並不是愈多愈好的東西,這一點可以從中央銀行的文章中得證,「外匯存底的快速累積,便意味著我們的輸出遠大於輸入。從錢的觀點來說,固然是賺了許多錢;但如果從資源來看,卻是把資源大量輸出,用在國內的,便相對減少了。」所以當台灣一直在累積外匯存底時,代表我們國民正在不斷地把國內的資源,貨物賣往國外,因此才會一直賺進外匯;以上這一段,就是政府一直在告訴我們的累積大量外匯存底的優點,而其副作用則被忽略了,在消耗國內資源,或是生產貨物的同時,不可避免的污染,環境破壞,也都留在了國內。

中央銀行的外匯又是怎麼來的呢?「外匯,最終都必須賣給中央銀行來集中保管、調度、運作......買進一億美金,就等於放出三十億的新台幣。以美金來說,中央銀行固然是擁有了一億美元的資產;但是就新台幣來說,中央銀行卻也擁有了三十億新台幣的負債。」所以中央銀行在買進外匯的同時,付出的新台幣到哪裡去了?當然就到了台灣的金融市場,因此在累積了大量外匯的同時,台灣的市場上就出現了大量的新台幣,而這大量的新台幣會造成什麼後果呢?游資第一個去的地方,自然就是股市,接著則是房市,如果這些地方都還不能消化,就會是全面性的物價上漲,也就產生了通貨膨脹;台灣這麼小小的一個市場,有辦法承受這麼大量的外匯存底所釋放出的新台幣嗎?難怪房地產價格會被推得高高的,成了台灣人民心中的痛~

因為這大量的外匯存底而釋放到台灣市場上的新台幣,無可避免地產生了現在台灣的股市,房市泡沫,哪一天會破掉呢?以目前的情況來看,一百年的時候並沒有破掉,房市仍然在高點,正好最近報上提到央行可能有進一步的升息壓力,書中也提到,泡沫的起點就是央行不斷地升息,也許,那一天終於要來臨了?

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

《複眼人》,吳明益著

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,第一步就是對著作者驚訝了一下,居然是台灣的作家耶,而且還寫了這麼厚的一本小說,看風格還是屬於奇幻的小說,實在是讓人好奇,台灣的作家,能夠寫出一本夠嚴謹的,大部頭類(雖然這本書還沒有厚到可被稱為大部頭,但跟市面上那些薄薄兩百多頁的網路小說相比,已經厚得不得了了)的奇幻小說嗎?

這本書很明顯是一本環保小說,整個大故事背景就是因為人類往海裡丟了太多的垃圾,因此在海上產生了垃圾渦流,垃圾島,有一天,這些垃圾反撲各大陸塊,在台灣這個小島上,幾位主人翁的故事,他們相遇,相知,然後從各自的困境中走出來的故事。

書中的奇幻部分,主要集中在一個特別的島嶼─瓦憂瓦憂島,一個相對於現代的台灣,更為淳樸,更順應自然而生活的島嶼,由掌海師與掌地師帶領著所有島民在此生活;與英美的奇幻小說類似,魔法是為了人們的需求而服務,同時也有著侷限性,也因此不致於搶走故事本身的風采,正好就是我喜歡的比率。

另外特別的一點則是書中其實主角的戲份並沒有高出其他配角很多,每個配角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,為什麼他今天會有這樣的行為,可以讓讀者很容易就明白,同時作者對配角故事的拿捏也做得相當好,不會發光發熱到完全搶走主角的光芒,但又恰好能讓讀者看到配角的內心戲,真的非常地不簡單,這部分是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地方。

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

《ANOTHER》,綾辻行人著


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以前唸書的時候,班上似乎總有一兩位同學很少跟其他人互動,好像透明人一樣;本書的主角榊原恒一轉學到新班級之後,發現班上出現了這麼一位同學,是個「不存在的東西。」同學是視而不見?還是真的看不見她?

不確定作者怎麼會發想出這樣的想法,但還真的是一個很棒的想法,因為它就發生在我們四周,很容易就可以帶入個人的經驗中,再加上又是個恐怖故事,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,還真的不時會起雞皮疙瘩,幸好自己已經離開學生時代頗久了,不然那麼恐怖的感覺可能會更誇張;就像當年的貞子一樣,最可怕的一幕就是貞子從電視機裡面爬出來,這樣的故事很容易就能進入讀者或是觀者的生活體驗中,也就能輕易地嚇到讀者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