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

《美元圈套》,王伯達著


因為覺得作者的第一本書─《民國100年大泡沫》寫得很棒,所以就接著看他的第二本書,看能不能帶給我一些新想法。

這本書真的是開了我的眼界,原來美國人之所以能夠過得這麼爽,就是因為以日本為首的一大堆亞洲國家在後面支持的關係,重點是我們居然還不自覺,還很高興地在幫美國人維持他們的豪奢生活:
這些亞洲國家以相對便宜的人力,生產產品賣給美國,賺取美元,結果這些賺來的美元,我們不是拿來跟美國購買美國特有的產品,服務,我們拿來買美國國債,變成了所謂的外匯存底存在中央銀行,因而亞洲國家的外匯存底都非常高,這不是很可笑嗎?買美國國債等於是借錢給美國,借錢給美國做什麼?買我們出口到美國的產品,結果我們得到的是存在中央銀行的一堆紙?這倒底是什麼樣的邏輯,為什麼我們會發展出這樣的經濟策略?
這個問題其實作者似乎並沒有回答,怎麼發展出來的並不那麼重要,重要的是已經成形了,甚至於已經深深影響這些亞洲國家的大部分國民,大家還認為這樣的經濟策略是對的,要去維護它。

個人認為,原因是這些亞洲國家靠著出口賺到第一桶金之後,就死死抓著讓自己賺到金子的本業,希望本業可以讓自己繼續賺第二,第三桶金,可惜的是,發展了二三十年的產業,很難再變出花樣,靠得就是cost down在賺錢,既然只能靠cost down,那代表利潤就不高,利潤不高的情況下,就經不起自己的貨幣和美元間匯率的大幅升值,正好這些賺到第一桶金的企業能夠對政府有一定的影響力,因此在保護自己利益的驅使下,就會促使政府將匯率維持在低點,於是出口產品賺來的外匯,只好拿來買美國國債變成中央銀行的外匯存底存起來;同時因為匯率長年沒有升值,對一般人來說,手上的錢的購買力就沒有上升,因此在十幾年之後,即使經濟數據上看來好像國家的經濟有成長,但民眾卻感受不到,被媒體稱之為「無感成長」,重點就是「購買力」沒有成長,甚至還下滑了呀!

提出問題的書籍其實還滿多的,這本書有沒有提出解決方案呢?
有的,作者建議,政府就放手讓貨幣升值吧!
當一個產業只剩下cost down可以賺錢的時候,讓貨幣升值,可以讓撐不下去的公司:
1. 直接倒閉,因為不夠好,政府救也沒意義,直接倒吧!
2. 外移,像這樣只能賺辛苦錢的公司,一個國家裡本來就不應該有很多,會喪失活力,就讓它外移吧!
3. 這類公司中能留下來的,大概只有cost down第一名,或者是拐個彎(在產品上加了某些功能等等)又得到消費者認可而提高產品售價,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,至少活下來的都會是該產業中最頂尖的公司,一個過時的產業,只要留下最棒的就足夠了!
4. 另有一些公司,在被逼入死角後,能夠翻牆跨入一個利潤夠高的新產業,甚至是直接創造一個新產業,這樣的明日之星的產業,才能為國家帶來購買力的上升,新的工作機會。

這樣的產業昇級,基本上正在美國不停地發生,一代一代的新公司,新產業在過去一百多年來不斷地推動美國的進展,這也是另一個財星五百大企業,一百年前和一百年後的今天有很大不同的原因之一。而這一切,政府只要做對第一步─讓貨幣升值就可以了!

關於這一點,書中有提出一個曾發生在台灣的良好循環,過去四十年來,新台幣曾有段時間對美元的比率從40比1升值到2x比1,當時正好是傳統產業被電子業取代的時候,我們來看現在仍能留在台灣的傳統產業,哪一家不是第一名,第二名的企業;而領風騷二十餘年的電子業,是不是又僅剩cost down一項特質了呢?似乎真的到了該被取代的時機了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