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

《雪人》,尤.奈斯博(Jo Nesbo)著

翻開本書,進入眼簾的第一頁是挪威奧斯陸的地圖,讓我有種好像在看奇幻小說的感覺,只是奇幻小說提供的都是整個大陸的地圖,地圖規模的差距有點大,哈~不過我還真花了點時間看了看這張地圖,畢竟還沒去過奧斯陸,能神遊一下也不錯。

本書的第一章,在一九八零年,降下初雪的那一天,一個女人發生外遇的一天,此時窗外的草坪上,被堆起了一個雪人,引發了一場,持續廿年的連續殺人事件!

說實話,看完這本書的前三部時,我都還不太清楚這本書在寫什麼,只覺得看了一些故事,好幾個女人外遇,好幾宗謀殺案,主角似乎是個名叫哈利的警探,因為他的主管叫哈根,我還會把兩個人搞混,故事主線還串不起來,結果第四部開始,作者開始收網,整個脈絡就變得清楚起來,這邊埋了一個梗,原來是某事件的引頭,那邊原來是為了帶出後續的故事,整本小說就開始變得好看,一直持續到故事的最後,哈利警探終於找到這位連續殺人犯,找到殺人的動機,也進入了本書最後的大冒險,要抓捕殺人犯的時候,總是最危險的...

不知道是在看前三部時,本身工作的忙碌導致的混亂,還是作者在情節安排上導致的,總之閱讀本書時這樣的經歷,從一片混沌到井然有序,讓我覺得這本小說既有趣又好看,決定再看看作者其他的故事,是不是能帶給我相似的經驗。

在書中得到了一個挺特別的資訊,瑞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(找不到這份研究報告的出處),有15% ~ 20%的兒童,生父與其認知的父親並不同,也就是說,孩子叫「爸爸」的對象,其實有五分之一不是其生父,沒想到即使瑞典的非婚生子女比例已經高達五成,居然還有這麼高的比率。

雖然找不到報告出處,不過從另一份文件提供的資料來看,瑞典真的很可能有這樣的一份統計資料,甚至也可能有這樣高的比率,生父與爸爸不是同一個人,這份資料是2011年美國、英國及瑞典的同志婚姻平權運動經驗分享座談會的會議記錄,其中提到...異性戀婚姻中的男方也可能不是小孩的生父,但卻直接被保障了小孩父親的法定位置...政府甚至出錢,免費讓父親先驗過DNA之後再認這個孩子為自己的孩子,至少這就提供了產出那份報告的統計資料,哈哈~我覺得,這個作法的背後,也隱含了一件事,爸爸與孩子的關係,是由感情來維繫的;生父,僅僅只是提供了DNA的那個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