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書的副標是「從野獸到扮演上帝」,簡單講,本書在講述的,就是人類的歷史,從史前時代一直到現代,不否認,由於對現在的教育體制缺乏信心,偶爾總是會懷疑,過去學生時代所念的知識,倒底是不是知識?還是其實只是黨國體制下,洗腦文化的一部分?因此對於歷史的普及讀物,都有興趣要看一看。
還記得歷史課本第一章,史前人類,都會提到尼安德塔人,北京猿人等等,都是很個別,零散的介紹,從來沒有介紹他們的關係,一方面是缺乏資料,另一方面可能是學說眾多,多說多錯,乾脆就不提,但我個人一直覺得,歷史課本上教的,似乎就應該是有連貫性的,從最久遠以前的故事開始講,沒想到,本書中提到,其實尼安德塔人,北京猿人等其實和現在的智人(Homo sapiens)都是不同人種,也就是說,互相之間是無法通婚的,我以前一直以為,智人與他們之間,是有點類似現在的白人,黑人與黃種人的關係,原來,差別這麼大呀!
為什麼「智人」如此地特別?在過去數十萬年來的環境變遷下,勝過了其他的人種,成為現存的唯一?作者提出了「認知革命」為解答,智人具有「共同信念」而能產生規模更大的群落,更大的群落代表著更有效率的分工,更能適應環境,因而能夠從東非,逐漸擴展到全世界,至於尼安德塔人等其餘人種,也許因為團體過小,無法適應環境而滅絕,或許因為爭不過智人團體而滅絕。
認知革命簡單講是社交技巧,從八卦就可以維持的150人團體,到數千上萬人的「有限公司」,再至數百萬,甚至幾億的「國家」,都是一群人,共同相信某個「虛擬概念」,共同認知我們屬於某個團體,在什麼情況下,會有什麼反應,互相之間不會有合作上的障礙,可以在短時間內就取得共識,而對環境的變化產生相應反應,最終存活下來。
智人在適應了整個大環境後,又經歷了「農業革命」與「科學革命」而走到了目前位在生物鏈頂端的位子,在一開始的採集,狩獵生活,事實上是養不起那麼多的人數,因此智人的數目並沒有大量增加,這時候,其實智人的生活是相對懶散的,每天可能只要工作四到六小時,就可提供全家的食物,走入農業社會後,反而每天要工作八到十小時,但卻不一定能供應全家飽食,很多時候,都只能勉強維持不會餓死...僅管如此,對整個種族的好處是人口大量增加;科學革命(工業革命)後,生產力大量上升,帶來的改變更大,可讓大部分智人都能溫飽,人口的增長,更是之前無法相像,目前全球已有70億的人口,最尖端的科技,則已開始跨入「神」的領域,開始造物了;許多小說或是神話都會提到,亞特蘭提斯之所滅亡,就是因為把手伸進了神的領域,又要走上這條路了嗎?呵~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