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

《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》,皮翠拉.瑞沃莉(Pietra Rivoli)著

一直都對經濟學有點興趣,在書店看到這本書,居然是在10週年的時候,再出了一個增訂版,首先,這應該表示這本書賣得很好,至少在經濟領域的書籍中應該賣得很好,再者則是書中的觀點應該頗受好評,或者能引人深思,所以讀者才會想要在十年後,繼續看看作者會為本書增添哪些內容,作者的觀點是不是仍在世界經濟的運作上發生影響。

說實話,我完全沒想到這本書我居然花了那麼多的時間,差不多兩個月,然後,某些段落還特別引人入睡,看一看就打瞌睡,雖然看起來不厚,卻頗有在啃大部頭的感覺。

一件T恤從原材料開始,是從美國的德州棉開始的,而且還不是以前在課本上學習到的,由於美國的田地大,又全部機械化,所以單位成本低,因而讓美國棉成為全球第一大的出口商品,或許有部分原因是,但最重要的因素其實是政府補助,也就是說,美國在棉花上建立了關稅壁壘(完全違反了我所以為的,全力支持全球化的美國...);第二站自然是世界工廠的中國,生產完後,接著再輸入美國送抵美國消費者手中,此時美國又為了保護美國當地業者,對每個輸入國家限制可輸入額度,因而產生除中國以外的許多T恤輸入大國,例如台灣,南韓都一度因此而扶植了紡織業,只是後來就隨著成本的上漲而外移到了成本更低的其他國家了;最後,由於美國有回收二手衣的管道,這些二手衣會再被輸出到非洲為最後一站。

看完本書,果然是不能對一個組織抱持幻想,以為其會「吾道一以貫之」,舉著「全球化」大旗的美國,在其強勢產業利用全球化大占便宜的同時,會願意在弱勢產業讓利,大錯特錯,由於弱勢產業的投票權,反而會讓政府對其大加保護,以鞏固選票,至少在民主制度下,強弱勢產業在不同領域,會推著政府採行不同的政策為各自的產業帶來最大的利益。

在台灣,最大,最有力的產業,或許也同時是唯一有辦法發聲的產業,就是外銷業,所以台灣政府長期維持低匯率為這些公司爭取價格優勢,即使已經明顯到被美國警告操控匯率也在所不惜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