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

《星巴克,宜得利獲利10倍的訂價模式》,千賀秀信著

在設定產品定價時,有三種方式,成本加成,需求導向,與競爭策略。
1. 成本加成,工業化後最普遍的訂價方式,依照生產成本,加上利潤後得出產品價格。
2. 需求導向,發展自有品牌時,應該採用的訂價方式,依照顧客願意消費的產品定價來制定產品的價格,極有可能,可以賺取超額利潤。
3. 競爭策略,作為市場的後進者,必須先找到自己產品上市後,在市場上的定位,參照類似定位的競爭者來制定價格,或是,要採取什麼樣的方式,以擊敗競爭者來訂定價格。
上述三種策略中,台灣的代工大廠,基本上,最熟悉的就是第一種了,因此,都只能賺取所謂的合理利潤10%~20%,甚至還會因為彼此之間的競爭,曾經出現3~4%的毛利率。
第二種策略,最為知名的,自然是蘋果手機,其超額利潤甚至吃掉了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九成以上利潤。
第三種策略,目前最成功的,應該就是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大陸品牌們,例如OPPO與小米,這兩家都是非常明顯的後進者,抓到不同的利基點,採用了不同的定價策略,目前都成功地闖出了一片天。

本書的後半段,還提到了一個零售市場的定價策略,但閱讀本書之前,其實我一直都搞不懂,這樣為什麼能賺錢呢?為什麼商家會推出「第二件半價」這樣的銷售模式呢?
首先,必須先分析一下,這樣的商品的價格結構:
書中以男士西裝為例:
材料費的變動成本占定價的15%,為什麼材料費叫做變動成本呢?因為一次生產的量愈大,材料費愈便宜,這是會因應不同的狀況而改變的。
售出一件西裝的固定成本占定價的70%,這部分包含店員的薪資,服務客戶所產生的相關費用,這是每賣出一件衣服一定要支出的費用,這是不會變動的。
另外的15%則是利潤。
當一位客人買了第二件西裝的時候,固定成本幾乎為零,不用再重新量身型,試裝等等,只要直接拿取相同尺寸的型號即可,因此,即使第二件的售價為半價,但成本只有變動成本的15%,其利潤其實是35%,遠大於賣出的第一件。
這就是為什麼,店家會推出這樣的模式,甚至,在某些場合下,當顧客採購第二件衣服時,可以跟店家要求額外的折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