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

《大債時代》,約翰.蘭徹斯特(John Lanchaster)著


二○○八年秋天,次級房貸風暴爆發,全球陷入一片恐慌,大家擔心銀行一家接著一家倒閉,最後雖不中亦不遠矣,大家都搞不清楚倒底發生了什麼事,同時也有許多人在網路上放上一些簡易版的說明,當時有看,但也都忘光了,於是借了本書再來研究看看,看看能從這段歷史中學到什麼!

看來這本書的介紹,我發現,原來~歷史真的會重覆,四周的朋友有不少類似的案例,可能是聽說的,也可能就是家中的長輩,本來家裡是個小有資產的生意人,有一天,幫一個朋友作保,沒想到這個朋友卻倒債跑了,家中長輩跑不掉,所以就家道中落了...這跟次貸風暴實在是太像了!

二房因為放款給信用不好的人(信用好的人不借錢,但資金卻又太多),覺得太危險,因此找了第三者來當保人,也就是賣出所謂的衍生性金融商品CDO來轉嫁風險,因為第三者本身的信用非常好(可能是很大的保險公司之類),這樣的商品可以獲得最高等級的AAA評等,既安全(AAA等級的金融商品)且利潤又高(次級房貸違約率高,所以利率高),於是愈來愈多人投入,整個泡沫也就愈吹愈大,終於在房產價格反轉時,第三方保人發現次級房貸違約率高到他付不出錢來償債了...結論是,保人果然是最最最呆的人。

書中另有一段話讓我感受很深,「金融利益不只是重要而已,已經到了所向無敵的程度......實業,主要目的是製造某種東西或做件事......錢,是做生意的副產品,不是基本存在理由。」

一個實業家,他的理想,遠景是製造某種東西或做一件事能讓顧客過得更好,同時也讓自己過得更好,錢,只是過程的副產品,當他有錢的時候,他想的,會是如何去製造更多東西,做更多的事;但是現在有許多台灣曾經的實業家,他想的是這一筆錢要怎樣才能用更快的速度,賺到更多的錢,所以他把這些錢投入房市,因為房地產是「台灣產業的火車頭」,講白了就是滾錢最快的行業,他成了金融大鱷,也許就是台灣這十幾廿年來產業無法升級的原因之一,有大影響力的這些人,想的只是如何讓錢從一億變兩億,而不是怎麼讓台灣生產更好的東西,提供更好的服務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