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竟是念理工科出身,對於達爾文,愛因斯坦這些科學家,有一定的熟悉度,也會想知道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些故事,看到這本書的副標:科學理論的美麗錯誤與演進,原來這些大科學家,也有犯過錯呀!
老實說,書看了一半之後,就開始覺得有點無聊了,因為發生在每個科學家身上的故事都很像,在看過兩個之後,對第三位就比較沒興趣了...透過本書,我倒是對大科學家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,而不是只是課本上,某某某提出了某一個劃時代的理論或定律,接下來,就是這個理論,定律的適用範圍,然後就是細節的計算,做題目,真是無聊透了~
大科學家在面對科學難題時,因為時代的侷限,他總是只能得到有限的資料,也許在十八世紀以前,他必須要在有限的資料上,加上自己的想像力,才能提出一個相對較為完整,能夠解釋自然的理論,例如達爾文的物競天擇說,雖然達爾文已經自行做了許多的觀察,但對整個物競天擇的理論基礎來說,仍然過於薄弱,所以他加上了不少的想像,甚至調整了當時的一些主流看法而提出物競天擇;之後的科學家,雖然能夠有更多的資料,更多的交流,但對於未知,仍然只能根據自己的想像而提出理論,就像愛因斯坦的宇宙常數,因為當時的他認同的主流學說而加上,後來認同變了之後發現似乎不需要,因此就認定宇宙常數應該為零,不過近代的新發現,新理論又認為宇宙常數似乎不該為零。
這些錯誤,真的是錯嗎?其實我不這樣認為,在當時的認知下,科學家提出的各種想法,本來就一定會有漏洞,後續的科學家才會在得到更多的事證,認識之後,再提出更新的理論加以修正,甚至推翻,這不就是科學前進的方式嗎?從作者這樣的角度切入來介紹科學家及其理論,我會覺得有點事後諸葛的感覺,不是很能認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